![](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860bf0_98862aeba1ed46c4b95efee89eca625e~mv2.png/v1/fill/w_559,h_556,al_c,q_85,enc_avif,quality_auto/860bf0_98862aeba1ed46c4b95efee89eca625e~mv2.png)
作為葡萄酒產國,紐西蘭可說是十分獨特的存在——沒有一個國家像紐西蘭一樣,能夠跟某個品種產生如此緊密的連結。其他國家或許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產區,但是說到紐西蘭,大概沒有人不會第一個想到瑪爾堡的白蘇維翁吧?
紐西蘭白蘇維翁的崛起得回顧到1980年間,當時在西澳設有酒莊的David Hohnen看出紐西蘭白蘇維翁的潛能,開始生產這種清爽多酸、沒有過桶、散發滿滿熱帶水果香氣的白酒。這樣的風格在澳洲那些飽滿多桶的夏多內之間,馬上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後來,David在紐西蘭蓋起酒莊,一時之間,紐西蘭的白蘇維翁在全球各地刮起勢不可擋的旋風,頓時變成一瓶難求的夢幻逸品,想要買還得排隊等酒莊配貨。順帶一提,這間用紐西蘭白蘇維翁橫掃世界酒圈的酒莊,正是大名鼎鼎的「雲霧之灣」Cloudy Bay。
現在,只要隨便走進一間超級市場,甚至在便利商店的貨架上,幾乎都可以找到紐西蘭的白蘇維翁;因此,我們很難想像過去這樣的酒竟然曾經賣到一瓶難求的地步。
事實上,在Cloudy Bay大獲成功之後,「紐西蘭白蘇維翁」這樣的「風格」儼然變成新的財富密碼,這樣巨大的商業成功,也成為其他酒莊競相效仿的對象。
要釀出「紐西蘭白蘇維翁」這樣的風格,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許多酒莊使用選育過的酵母低溫發酵,就連花在橡木桶上的成本都能一併省下。紐西蘭充足的水源和長時間的日照提供了優秀的環境,而白蘇維翁可以在產量高的同時保持水果品質;加上釀造過程省時、省力、省錢,釀出的酒又受歡迎,似乎沒有不跟進的道理。很快地,白蘇維翁在紐西蘭的種植量大大增加,在國際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根據2021年統計,紐西蘭出口到美國的葡萄酒數量排名世界第三,只輸給法國和義大利,當中白蘇維翁更是比西班牙、澳洲和阿根廷酒出口到美國的總量還要多!
不過,也有人苦哈哈地表示,白蘇維翁實在有點太紅啦!各大酒廠競相用生產白蘇維翁,在葡萄園裡放眼望去,幾乎都是清一色白蘇維翁葡萄藤。白蘇維翁的光環雖然讓紐西蘭臉上貼金,但也壓縮了其他品種發展的空間;而且,既然種白蘇維翁確定會賺錢,何必再多花心思去研究其他的葡萄呢?
雖然白蘇維翁是紐西蘭的招牌,但紐西蘭還有其他許多品質優異的好酒。這些品種雖然不如不過桶的白蘇維翁那麼賺錢,但在酒農的辛勤耕作下,還是交出不少亮眼的成績單。前面提到的Cloudy Bay,大部分酒友熟悉它的白蘇維翁,但是只有懂喝的酒友才會知道它的夏多內也同樣精彩:經過整整19年的瓶內陳年,許多舊世界的夏多內都早已出現疲態,然而2003年的Cloudy Bay夏多內卻精神依舊,同時又發展出果乾與蘑菇等複雜的三級香氣,十分迷人。
紅酒方面,除了大家熟悉的中奧塔哥黑皮諾,還有霍克斯灣的希哈。葡萄酒大師Richard Hemming在《紐西蘭的秘密瑰寶(Syrah: New Zealand's hidden asset)》中就談到希哈這個品種在紐西蘭的潛力:紐西蘭從1980年代開始栽種希哈,與北隆河Hermitage所種植的希哈是同一個克隆種;高緯度帶來的長時日照與Hawke’s Bay本身的礫石土壤,提供了葡萄良好的生長環境。釀造方面,帶梗發酵是釀造高階希哈重要的釀酒過程,梗中含有的香附子(rotundone)是葡萄酒中黑胡椒香氣的來源,而減少白葡萄維歐尼耶比例的做法,也正與北隆河目前的釀酒趨勢不謀而合。Trinity Hill的高階酒款Homage,便是真假難辨的「Hermitage」風格:紫羅蘭、黑胡椒、廣藿香等風味一應俱全,餘韻更是綿延不絕,無疑是高品質的佳作。
至於白蘇維翁本身,也有打破既有的風格框架、另闢蹊徑的傑出作品:紐西蘭百大常勝軍Spy Valley有一款Envoy Sauvignon Blanc,就是強調打火石的煙燻感、謹慎使用舊桶的風格,熱帶水果的香氣比常見的紐西蘭白蘇維翁收斂許多,甚至帶青草與蘆筍氣味——儘管仍然保留經典的品種風格,卻多了更多耐人尋味的細節與層次,盲飲時如果不多加推敲,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往羅亞爾河或波爾多猜去了。風行世界的「紐西蘭白蘇維翁」乍喝之下非常討喜,卻容易流於單調乏味,而且在高度控制的釀造過程下,風格容易被複製,也不容易表現出風土的個別差異,禁不起資深酒友的檢驗。像Envoy這種兼具趣味與複雜度的酒風,在紐西蘭作為葡萄酒產國的蛻變史中,或許是更有力也更公平的依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