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杯中的絕美之城 - 羅馬 VINEA DOMINI Cesanese del Piglio DOCG ( 上 )

Writer's picture: Bonnie TsaiBonnie Tsai

Not only drink like a pro, but drink like an ancient Roman.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絕美之城》

 

在羅馬華美的歷史幻影中,有一種物事是活了又死、死了又活的—Cesanese,音譯為切撒內薩,羅馬特有的失傳葡萄。這四個音節不只從口腔和空氣振動而來,更從羅馬火山餘燼的地底破土,在歷史的淬鍊下重生。


The noble wines of Lazio - Cesanese 切撒內薩

Lazio產區分級制度

 

Lazio,源於「拉丁姆「Latium」。即「拉丁人之地」


Lazio拉齊奧位於義大利中部羅馬省,亦是古羅馬的首都,現有許多原生特有種,幾乎獨一無二地土生土養,古是羅馬種,現為羅馬栽。其中,最精采的原生種非 Cesanese 莫屬。全世界96% 以上的切撒內薩全集中於Lazio產區。


Lazio的產區分級制度,共有3個DOCG,27個DOC,6個IGP。

Cesanese字源Cesano是羅馬南部城堡區(Castelli Romani)的村莊。據傳,公元前八世紀的古羅馬時期,就有飲用Cesanese的習慣,上至貴族、戰士,下至平民、奴隸,在美酒面前,人人為此沉醉。

Cesanese的品種嬌貴,種植難度極高,果實不僅容易在生長期間脫落,且易受黴菌引誘,在現今全世界屈指可數的種植區域,不多於1500公頃,幾乎全數集中於羅馬DOC產區,其中只有三個DOC產區允許釀造100% 的 Cesanese,分別為 Cesanese di Affile DOC,Cesanese di Olevano Romano DOC,以及標題所示 Cesanese del Piglio DOCG


Cesanese del Piglio 是 Lazio 區唯三的DOCG之一,係精華中之精華。( 剩下兩個為 Frascati Superiore DOCG 與 Cannellino di Frascati DOCG,前者為至少 70% 以上的當地原生品種Malvasia Bianca di Candia 的混釀型白酒,後者則是 Frascati 混釀的甜酒類型 )。


火山呼吸與羅馬脈動

在羅馬脈動中浴火重生的Cesanese,豢養了古城的絕美滋味。

Vulcano Laziale,亦稱阿爾班火山「Colli Albani」,明顯的火口湖和丘陵地形

 

Lazio 拉齊奧地貌約有55%的是丘陵,25%山地,20%平原,多岩石。臺伯河流經此地,流入第勒尼安海。沿海地區炎熱乾燥,靠近內陸的地方則溼潤涼爽。


數十萬年前 Laziale 火山噴發的熔岩、泥灰岩和粘土形成的古老沉積層中,富含鉀、磷的成分,使得羅馬之酒風味複雜而輪廓清晰。火成岩的多孔隙岩石構造,孕育出獨特的高酸度葡萄,且帶有特殊礦石感和韻味,時不時有特殊煙硝氣息。而愈往海邊靠近的葡萄園,因種植土壤中帶有鹽分愈高,有些火山酒還會帶有明顯鹽度。Savory,甘口,鹹香,礦物感冷冽而頭角崢嶸,極具性格!


Under the Tuscan Sun 托斯卡尼艷陽下 - 葡萄園的微型氣侯

在大小產區和地形界線中最令人費解心醉的,莫過於各地相異的microclimate,微型氣候往往成為葡萄酒品質與特色的決勝所在。


海風吹拂加上眾多火山口湖 ( 布拉恰諾湖 / 維科湖 / 博爾塞納湖 ) 的涼爽空氣和水氣調解,緩解了拉齊奧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達成穩定的熟成條件。


葡萄園則散布在海拔280公尺到956公尺的山間丘陵,有著結構良好而通透的排水條件。此處位於溫帶地區,山間既多雷暴雨,卻又同時受地中海由南吹向東的乾燥季風影響(西洛可風),解決了生長期易因潮濕而染病的危機,讓本就晚熟的葡萄,得以在托斯卡尼的艷陽下溫裕成長,因而有著沉著低調的好氣味,酒體飽滿多汁,酸度舒服,香氣漫延。


義大利原生葡萄的文化山河

如同許多現存珍貴的少數文化一般,往往肇因於地理環境的隔離機制,完整了原生型態的論述,也正因為羅馬的破碎地形與畸零地葡萄園的地理限制,才留存了古老的葡萄滋味。

VINEA DOMINI - Cesanese del Piglio D.O.C.G

 

獨特的少數文化跟稀有的原生葡萄品種一樣,往往受惠於看起來是限制的惡劣條件,同樣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在余秋雨《我的文化山河》一文,通述了中國山河的空間意義對獨特文化的影響。其中借引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去闡述透過融合、分享、與流通突破人類自身的視野限制,這是人文主義的觀點。


余秋雨老師遂於此處提出了更為宏觀的論述,認為人之渺小,所有文化活動皆立基於廣袤的天地之上,又怎麼能與天地一爭長短呢。因而「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時」。

「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時」

對Cesanese來說恰恰是如此。天時是一種落地生根的命運,地利是一種阻隔的保護機制,人為則是現代最新的釀造科技與義大利釀酒合作社的傳統。


圖為19世紀美國畫家托馬斯.柯爾(Thomas Cole)的名畫《帝國的推移:毀滅》,據說這幅畫的靈感來自於西元5世紀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的故事

 

戰火不斷的羅馬神聖之地,加上破碎山河的地形阻隔,在地理空間和人類歷史上,形成了絕佳的保存屏障;動盪的衝突歷史、頻繁的戰事、難以克服的險峻地形、以及火山活躍的威脅,都對文化傳播和統一融合形成巨大的壓力。也正是這樣,Cesanese才免於外來種的葡萄霸權,仍在羅馬佔有一席之地。


*未完待續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嚴  禁  酒  駕     未  成  年 請  勿  飲  酒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