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629f691e64344ba8bb08719c978b1076.jpg/v1/fill/w_980,h_735,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vif,quality_auto/629f691e64344ba8bb08719c978b1076.jpg)
標題是Jancis在2014年發表的文章,其實當時話題就已經觸及全球暖化的問題,另一方面讓小編同樣也非常感興趣的則是南隆河主要品種—格納希的發展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暖化這個議題好了,各位看倌是否已經喝過2018以後的布根地了呢?
小編先講結論,布根地的大陸型氣候特徵越來越強烈,酒除了變得濃、甜外,單寧也更加明顯
新舊世界黑皮諾一直是小編與朋友們經常選擇的盲飲題目,這一兩年實在是越練習,越糊塗,眾人經常在揭曉答案之後感到驚訝:「現在的布根地怎麼變成這樣?」
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海洋調節以及更多釀酒師傾向自然派的緣故,澳洲維多利亞、紐西蘭馬爾堡與中央奧塔哥的黑皮諾喝起來反而比較像”以前的布根地”
於是我們可以回頭想想,如果連布根地都已經明顯變熱,深深地影響了風格與口感的話,那原本就炎熱的南隆河呢?
2014年接受訪問的隆河谷地區副主席兼酒莊莊主Michel Chapoutier就已經公開表示:暖化後的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會在加水之後變得比較好喝
根據Jancis Robinson的描述,Michel此言一出,當場在座的所有專家與官方人員全都陷入了沉默,因為根據規定,用水稀釋葡萄酒並不合法,但是眼見全球各地的平均高溫紀錄不斷地被打破,這個法規還能堅持到何時已經被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說到這裡,小編也會陸續將世界各個重要產區以加水的方式讓幾位品飲功力較強的朋友盲飲,看看到底會得出怎樣的評價
上面提到的是暖化給格納希所帶來的衝擊,原本以為這個耐熱耐旱的品種就只能釀造出相當濃郁、粗曠的風格,但卻有酒莊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以較早的採收、輕柔的萃取加上砂質的土壤,釀造出輕盈細緻的果汁型風格
當然最有名的例子就屬Chateau Rayas了,如果您沒有辦法透視格納希帶有血橙、草莓、羅勒、鼠尾草的本質,那麼很有可能會在盲飲中誤認是布根地(搞不好把Rayas猜成Leroy也說不定)
越來越多種植格納希的釀酒師開始釀造這種風格,近年來小編也喝到不少西班牙的精彩範本,他們通常顏色淺淡,帶有大量的紅色莓果香,如果沒有專注的感受,可能還會忽略酒精的灼熱感,其中也保留了相當的酸度
其實已經不少次被酒友們猜測是黑皮諾了
然而這一切在多年以前都是極為難以想像的事情,我們總以為某些酒或某些品種就”只能如何如何”,卻沒有意識到僅僅是釀酒師思維的改變,就能翻轉人們原本深信不疑的看法
JR文章的結論是釀酒師們已經開始找尋海拔更高或者更涼的葡萄園了,Ventoux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總之,過去被認為是一流的村莊或地塊,很有可能因為暖化而產生逆轉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也許是最值得了解的資訊吧?
Comments